时间: 2025-08-13 19:40:44 | 作者: 台烤系列
暑意未消,立秋忽至。此时节,万物渐敛矛头,由盛转收。北方的风或许已带起三分凉意,岭南却是骤雨与晴日替换,湿热徜徉。
立秋有“贴秋膘”的风俗,人们用美食迎候时节更迭。关于潮汕人来说,立秋食单里藏着一个 “鲜”字。砂锅粥暖、鱼饭鲜甜……还有降服很多门客的手打牛肉丸,既避秋燥又温补,把夏天耗掉的力量悄然补回来。
一大早,潮汕老街的菜市场里,在行的门客们已在牛肉摊前等候。案板上,清晨刚宰杀的黄牛后腿肉被详尽地去筋去油,方锤数千次起落间,牛肉变成细腻肉浆。肉香从捶打声中漫开来,这便是归于潮汕人的烟火气。
潮汕手打牛肉丸已有100多年前史,这门共同手工在2018年当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这颗小小的丸子像条细细的线,一头拴着潮汕人的乡愁,一头连着世代相传的匠心。
95后非遗传承人柯林滨便是这口家常甘旨的守护者。这门祖传技艺到他手上,已是第五代。他15岁便跟从父亲学习制造牛肉丸,将那份谨慎仔细也传承下来,并融进每一颗丸子里。
潮汕牛肉丸以Q弹之名成为丸界明星,怎样做到的?诀窍藏在每一个细节里。预处理、捶打、起胶、拌和、挤丸、煮熟,看似简略的工序,每一步都藏着考究。
清晨刚宰的牛肉还带着体温就被送到店里;如擂鼓般重复捶打近半小时,无缺保存肌肉纤维;起胶时参加冰块、调料等顺着一个方向不断搅打,把空气“推动”肉浆里……这样做出来的丸子,方能柔爽新鲜、弹牙多汁。
潮汕人吃牛肉丸,最简略的是撒把葱花、芫荽、蒜头酥煮清汤,油花细密,汤头鲜美。最经典的是参加滑嫩粿条,来一碗能治好一整天。
一颗立于不败之地的牛肉丸,需经饱经沧桑,方能有滋有味。立秋了,无妨来一口,或许这是寻常日子里最结壮的滋味了。
案牍构思|吴瑕手绘、视频|杜卉 黄文倩配音|柯林滨(潮汕方言)策划统筹|纪映云 吴瑕监制|郑华如 朱帆联动|周聪